之前,也就是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有關規定的決定》將于2018年2月28日到期。這意味著,在3月開始,我們將進行注冊制的改革,但就在昨天晚上傳來消息,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3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建議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二年至2020年2月29日。
之所以要延期,就是說現在注冊制改革的時機并不成熟,劉士余主席說,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在我國缺少經驗,需要通過實踐探索積累經驗,可以為下一步《證券法》的修改完善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目前在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交易者成熟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與實施注冊制改革不完全適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
注冊制說白了就是把上市的權利交給交易所,要上市的企業只需要做好材料,報請交易所審批,而交易所只對材料是否完整信息披露做審查,而不做誰能上誰不能上的決定。也就是說,只形式審查而不實質審查,沒有決定權,把一切上市的權利交給市場。你覺得你符合規定,那么就披露信息,符合規定并且有人愿意買你的股票,你就能上市。不用現在非得去等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批了。美國就是這么干的,所以去美國上市相對簡單,只要報送材料,并且符合規定,基本都能上市。只是上市之后多少錢,有沒有人買,那就是市場說了算了。
很顯然,這次注冊制憋了這么長時間,到最后還是沒出來,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現在雖然我們股市的治理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卻仍然沒有解決最根本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退市機制。這幾年仍然鮮有公司退市,對于股市來說,現在仍然是一條單行線,只能往里進不會往外出,爛公司最后還能賣殼重組,一樣會變成香餑餑,這就讓證券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F在是審核制上市,上市的節奏和市場的流量,證監會還能把握,一旦遭遇市場不好的情況,可以馬上減少上市審批,為市場回血。但如果注冊制的口子一開就麻煩了,所有的發行權利都落在了交易所,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去注冊,那上市門檻將大幅度的降低,大量公司都會涌入資本市場。就好比米還是這么多,但水突然間多了好幾倍,資金面吃緊,流動性匱乏,這樣資本市場恐怕將形成災難。
有人說這個消息不好,證明資本市場改革被拖慢了,長期來看是利空,但其實也并非如此,改革是一盤大棋,不是只要改了就是好消息,比如2016年的熔斷改革,就給股市帶來了災難,最后還是改回來了。所以需要做好通盤的考慮,之所以說注冊制長久有利于股市發展,是因為他加速了新陳代謝,讓一些公司能夠在成長萌芽階段就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第一會有更好的資本退出渠道,讓股權資本更愿意去做創新支持,第二也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所以,注冊制的根本作用就在于讓股市這潭水流動起來,自我的修復。不斷保持新鮮活力,但注冊制絕不等于僅僅是審批改注冊這么簡單,因為上水管往里面猛灌,而下水管還是堵塞狀態,最后這個池子一定是崩潰的。
所以,股市長期的利好,一定是新陳代謝,有人來就得有人走,如果光來不走,那么注冊制改革就又跑偏了。所以我相當認同證監會的觀點,現在時機并不成熟,我們根本拿不出退市的辦法,什么時候每年退市上百家企業的時候再談注冊制改革吧。
最后說說影響,在現有的情況下強推注冊制改革,無疑是個巨大的利空,而如今把時間延后了那么利空解除,就是利好。股市價格是預期的反應,就拿中小創來說,已經走了兩年的熊市,就是對于注冊制的悲觀反應,大家都覺得一旦注冊制放開,受沖擊最大的就是中小創。公司一下就變多了,原來的公司也就不值錢了?,F在這個警報解除,而且解除的很突然,大家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這就好比說,今年公司業績不好,要扣掉大家的年終獎,但最后一天突然告訴大家今年不扣了,你是什么感覺呢?在人的心理都有認知偏差,丟100塊錢的痛苦要比撿100塊錢的快樂大的多,所以失而復得應該能讓市場高興一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