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眾背道而馳
什么時候與公眾交易思路相反才能盈利?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在重要的市場拐點,我相信公眾的意見往往是錯誤的。正如我在前面陳述的那樣。通過1930年11月的那場股災我接受了這一理論,并探查出當時這一低谷將迎來長時間的衰退。當遇到低谷時,公眾往往會選擇平倉。價格因此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走低,以至于人們都認為賣空才能夠止損或賺錢。無論如何,當所有人都想買或者都想賣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在情況還不明朗的階段,其實很難去界定買入的最好時機,以及是否跟從自己的傾向或者與公眾的傾向相反。例如,當價格反彈了一段時間以后,客戶從保證金賬戶開始購買了,這時并不是一個明智的購買時機。首先,我們必須確定這股反彈會持續多久,然后選擇和把握好的時機,在這股買盤潮流快結束之前完成購入。反之,我們應當在公眾意識到交易盤上升、價格上漲等形成的轉機之前賣掉,并且不要去做公眾視野中第一個站在他們反面的人。
不知道我說明白沒有?;蛟S多一些案例能更加強化這一發現。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曾經數次盲目抗拒自己的第一感覺,后來我學會了聽從自己的直覺,并且有選擇地去辨識公眾意見,在形成操作策略的過程中過濾掉公眾的噪音。
還記得1929年的數次危機嗎?其中很多都是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警告引起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往往會扣下最新公告拖到收市以后再發。在這種情況下,最有利的做法是停止交易并捫心自問:“公眾明天會做什么?他們會開市就賣嗎?”然后就需要進行與公眾相反的操作。
在我能回憶起的很多例子中,開市時市場表現并不好,但隨著賣盤被市場吸收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新一輪上漲行情.當有確切信號顯示重倉賣盤告一段落,重要的買入行為顯現時,這就是一個較好的時機讓我們跟進。在下一輪下跌前我們可以積極地投入市場。
當主力拋售(包括一些主要的居間活動)結束后,你可以安全地繞過公眾盈利。理想的狀態是把握好了交易的節奏,先于公眾的步伐買入-而當股價上漲到一定的程度,公眾只是部分參與進來時,你仍然可以跟隨大家的步伐,但一旦出現大批散戶買人信號而股價并未保持同步上漲時,就需要立即賣出。這樣,大量的散戶就留在頂部,因為他們總是跟隨著價格進行交易,即追漲殺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