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宏觀指標來說,投資者應該多去研究,但也不要太過深入地去研究。研究這些指標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將其放到股市中,分析哪些數據出臺后會對股市有所影響。
宏觀指標
光看數據漲跌就來判斷股市是不正確的,往往要通過數據來考慮貨幣是否寬松,是否能給股市帶來流動性。當我學股票的時候我對于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深信不疑,覺得實體經濟好股市自然好,但當我真的從事這個行業后,完全把這句話給推翻了,認為炒股就是一個有錢人的游戲。
宏觀指標其實只是宏觀分析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宏觀消息是值得大家關注的,比如國家的一些戰略部署,比如最近兩年火熱的央企改革,對待這些消息來說就應比較細化,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用一個指標去判斷。
但是往往有了題材股市就會去挖掘機會,比如一直都是產能過剩的煤企,對于目前整個煤炭行業來說,一直都處于虧損狀態,唯獨沒有虧損的只有煤企的龍頭老大中國神化,但神化也不是靠煤炭才有利潤的。所以,煤企面臨非常大的考驗。
如果不改革恐怕煤企可能面臨較大的危機,但是改革能改變企業的虧損嗎?改革能改變煤企的失業情況嗎?這些都是未知數,但是不改革就一定會出現問題,改革了可能還會有一些生機。
所以,對于改革來說,行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2014年的6月開始,股市就一路上漲,最高漲到了5178點,短短一年的時間,股市漲了3000多個點。所以,對于宏觀政策來說,只要是可以讓市場接受的題材投資者都可以去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