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收益是企業利潤的一項重要來源,該帳戶本來反映公司對外投資的收益情況,現在卻越來越多地與關聯交易聯系起來。關聯方之間的資產置換、股權轉讓等無一不直接涉及到“投資收益”賬戶。
案例一:資產賤買貴賣,獲取投資收益
母公司將優質資產以超低價賣給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這些資產按正常價格或高價賣出,則可獲得高額價差帶來的投資收益。如:2000年年報顯示,陜長嶺以每股1元的價格購買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萬股,隨后以8元每股的價格將這部分股份轉讓給了美鷹玻璃實業公司,獲投資收益7 000萬元,占2000年利潤總額13 360萬元的52.4%。又如世紀中天以人民幣1 950萬元受讓第一大股東持有的亞太東方通信網絡有限公司40%的股權,然后以3000萬美元價格轉讓,獲投資收益21 750萬元,占2000年利潤總額的80.1%。
不難發現.這些案例都具有兩大特點:
(1)關聯交易涉及的投資收益絕對金額較高;
(2)這些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很大。
這說明了什么呢?首先,企業利潤表中商額的投資收益可能來源于關聯交易,在公司財務狀況不佳時,這種關聯交易可以起到粉飾利潤指標的作用,從而使廣大投資者受到蒙蔽。其次,如果關聯交易產生的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很大,說明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關聯方,這就存在上市公司通過不等價交換來進行報表粉飾的可能性。
同時投資者在分析財務報表時應當根據財務報表附注所揭示的內容,特別關注關聯交易發生的時間、目的及其定價策略等。必要時,可以運用關聯交易剔除法,即:將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從公司利潤表中予以剔除,來分析上市公司自身獲取利潤能力的強弱,從而判斷其利潤來源是否穩定、未來的成長性是否可靠,并確定其財務報表的可信賴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