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利用應收聯款虛構銷售收入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2001年中期應收殊款離居榜首的中石化高達163.16億元,相當于上半年凈利潤81億元的2倍;天津汽車為37億,比上年同期增長60.87%。而且,多數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增長幅度遠遠超過其主營業務收人的增長幅度。如九芝堂的主營業務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50.18%,但其應收賬款卻比上年同期增長318%。高額應收賬款的背后到底隱藏了什么呢?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形成的債權。
利用應收賬欲粉飾利潤具有易于操縱和隱蔽性強的兩大特點:
(1)應收賬款的變化可以直接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化,從而影響最終利潤;
(2)應收賬款的增加是一種隱性操縱,采用這種方式不需要披露.容易隱藏,很難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查清特定的原因。因此,應收賬款已成為上市公司對利潤進行操縱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如,1997年主營規模和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在深滬上市的所有商業公司中均排序第一的鄭百文公司,1999年有效資產不足6億元,虧損已突破15億元,其中1999年一年虧扭9.8億元,拖欠銀行債務高達25億元,與兩年前火爆全國的情景形成了獲烈反差,企業已陷入生死兩難、跌落窮途末路的境地。
據鄭百文公司的財務人員介紹,在鄭百文的全部資產中,一直是流動資產的比重最大,而在流動資產中,又是應收賬款的比重最大,這里面的秘密都來源于造假。鄭百文變虧為“點”的常用招數是,讓廠家以“欠商品返利款未付”形式向鄭百文打欠條,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然后據此以應收款的名目做成贏利人賬,把虧損變為盈利。同時,為了避免以后的債務糾紛,鄭百文還必須與廠家簽訂另外一個補充協議,明確指出所打欠條只是“朋友幫忙”,供鄭百文做賬用,不作為還款依據,不具有法律效力。
由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對應收賬款的分析不應是孤立的,而是要結合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來進行綜合分析。與應收賬款直接相關的會計科目是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此外,與提取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有關的還有壞賬準備、管理費用等科目。值得注意的是,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的應收賬款賬齡、壞賬可收回情況、關聯方購銷活動等說明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反映應收賬款與主營業務收入關系的賒銷比率是一個重要指標,它的較大變動或比值較高,表明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依賴于應收賬款。而賒銷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它的可收回性將極大地影響當期盈利的質量。因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業利潤操縱行為的可能。接下來進一步用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一指標來衡量賒銷收入的可收回性和周轉速度。應收賬款周轉率高,說明企業收款速度快,償債能力強。其不正常的大幅降低,表明企業的資金回籠和周轉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恰當披露,就存在財務報表陷阱的可能。